12月25日至26日,第八屆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在成都舉行。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鄭莉出席會議并致辭。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會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副主任郭衛民,中央對外聯絡部信息傳播局局長胡兆明,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胡正榮,四川日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嵐作主題發言。中國外文局副局長、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中國外文局綜合業務部主任辛峰主持大會開幕式。來自中央和國家機關涉外工作部門、主要對外新聞單位、各地國際傳播中心、國內主要高校等機構的國際傳播研究者和實踐者共150余人參加會議。
研討會開幕式現場
杜占元作開幕致辭
杜占元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為新時代新征程上守正創新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出了明確方向和要求。他強調,一要守思想引領之正,創話語敘事之新。充分發揮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引領作用,深入闡釋命運與共的價值理念,更好展示現代化的中國方案。二要守能力建設之正,創賦能升級之新。以研究賦能精準傳播,以技術賦能創新傳播,以協作賦能協同傳播,以融合賦能全媒傳播。三要守文明互鑒之正,創美美與共之新。推動文明對話,保護和弘揚文明多樣性;促進文明交融,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參與文明創新,助力各國現代化發展。
鄭莉指出,四川素有天府之國的美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有資源、有能力、更有責任在對外傳播中出大力、作貢獻。四川牢記領袖囑托,胸懷國之大者,系統推動對外傳播工作,著力探索地方服務國家外宣大局路徑,特色鮮明、形式多樣、呼應聯動的國際傳播品牌矩陣持續壯大。近年來,文旅、教育、新聞等領域對外合作不斷深化,科博會、旅博會等國際傳播功能持續增強。市、縣級國際傳播中心相繼設立,形成全省機制管總、條抓塊統、多元發聲的外宣工作格局。
郭衛民作主題發言
郭衛民表示,學習、借鑒現代公共關系理論和實踐,對進一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要充分運用現代公共關系原理,科學開展國際傳播:一是精心策劃,注重效果;二是潤物無聲,久久為功;三是充分闡釋,留有余地。他建議,國際傳播相關從業人員應該了解、學習和掌握公共關系原理和方法,并在實踐中總結、梳理和運用。
胡兆明作主題發言
胡兆明表示,當前我們面臨的對外傳播形勢是由三大變化相互作用造成的:一是國際關系的重大變化,二是各國政治的重大變化,三是傳播渠道和方式的重大變化。他建議,要結合區域國別研究,鼓勵更多的人學習小語種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語言,加大力度做好對發展中國家的傳播工作,鞏固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盤。
胡正榮作主題發言
胡正榮表示,國際傳播需要系統性變革。從內部來看,要變革生產機制、傳播機制、作用機制和評價體系;從外部來看,要統籌政府、媒體、企業、事業、民間的力量。他建議,要打造有用有效的話語體系,加大國際傳播的當代內容供給、價值觀供給、共通性供給、民間供給以及經濟、政治、社會供給。
陳嵐作主題發言
陳嵐結合實踐工作分享了四點體會:一是渠道出得去;二是內容傳得開;三是機制撐得起;四是隊伍頂得上。她表示,下一步,川報集團將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積極學習借鑒好思路、好經驗、好做法,為對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故事多作貢獻。
于運全主持開幕式
于運全表示,本屆研討會將主題定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旨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通過跨界、跨學科的對話,深入研究當前國際傳播面臨的重大課題,凝聚共識,產出成果,為進一步做好新時代國際傳播工作提供學理支撐。
為研討會優秀論文及案例代表頒獎
本屆研討會在主論壇之外,設有“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黃河文化國際傳播”“推動地方國際傳播中心創新發展”等4個分論壇。
圍繞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建設,與會專家認為,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傳播話語和敘事體系是提升中國全球影響力的關鍵所在。隨著全球化和數字化進程的加速,中國亟需加強在國際傳播中的話語權,以更有效地向世界講述中國的故事。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要注重多層次、多維度的敘事方式,不僅要展示中國的歷史文化,還要突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就與價值理念。此外,中國敘事的核心應是與全球受眾產生共鳴,講述中國解決全球問題的智慧和行動力。
圍繞踐行全球文明倡議,與會專家就其深刻內涵、具體舉措等進行了研討,提出需要努力尋找建設全球文明倡議踐行機制的有效方式,提升全球文明倡議的公信力和傳播力,為推動國際人文交流合作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圍繞黃河文化國際傳播,專家建議,要從自然景觀文化、歷史文化、治理與建設文化、民間文化、紅色文化五個維度持續深化黃河文化國際傳播研究,充分考慮國際受眾接受水平,努力營造與域外受眾生活密切關聯的傳播情境,切實回應海外有關黃河文化的具體關切,強化黃河文化與世界其他大河文化的比較研究,加強多學科、多領域、多角度的交流與思考。
圍繞地方國際傳播中心創新發展,與會代表介紹了各地建設國際傳播中心的優勢特色、經驗做法和問題挑戰。大家認為,地方國際傳播中心大有可為,應進一步加強資源整合、協同協作、技術賦能和人才培養,推動工作開展邁上新臺階。
會議期間,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副院長孫敬鑫代表課題組發布《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2024)》核心結論。
研討會由中國外文局、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四川日報報業集團承辦,四川國際傳播中心協辦,共收到來自全國的240篇論文及國際傳播案例,其中,《構建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的上海實踐》等9篇論文被評為大會優秀論文,案例《借主場外交 展城市形象——天津借2023夏季達沃斯論壇講好城市故事》獲評為最佳案例,143篇論文入選大會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