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著眼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布局,強調“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為新時代新征程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
在這一背景之下,本期邀請周樹春、李喜根、張恒軍、劉瀅、謝清果、劉俊等學界業界專家,多角度、全方位進行解讀。專家們認為,構建更有效力的國際傳播體系不僅要求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創新,還需要有系統的理論作為指導。從宏觀、中觀到微觀,國際關系學、傳播學以及社會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為這一體系的構建提供了深入的洞見和理論導引;要以歷史與文化共鑄在地理論知識生產,提升話語文本的本土表達力,破除西方話語霸權,同時注重提升話語體系的國際適應性,重塑國際共識,改變國際輿論格局;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價值體系重構國際傳播格局、以國際傳播自主知識體系應對話語霸權挑戰、以善用文化文明的力量增強表述體系構建,借助微視聽、微敘事等創新性的國際傳播實踐,促進中國國際傳播體系構建的全方位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