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8日,第二屆促進中美人文交流青年對話會在美國舊金山大學舉辦。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運全,中國外文局副總編輯、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李雅芳,卡特中心副總裁芭芭拉?史密斯(Barbara J. Smith)等出席活動并致辭。
于運全致答謝辭
于運全指出,舊金山是中美民間交流的重要窗口,承載著中美交往的百年記憶。習近平主席曾以漢字“人”相互支撐的形狀比喻中美兩國人民關系——“中美友好,根基在民眾,希望在青年”,這也是中國外文局持續開展中美青年人文交流工作的初衷。外文局期待與更多戰略界、學術界人士共同關注青年成長,為未來中美關系穩定健康發展貢獻合力。
芭芭拉?史密斯致歡迎辭
芭芭拉?史密斯表示,合作是美中兩國長遠且必然的戰略選擇。作為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和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國家,美中不僅肩負著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的獨特責任,更應主動探索共同利益,深化雙邊協作。這不僅事關兩國人民的根本福祉,也有助于塑造一個更加和平、繁榮、可持續的世界。
李雅芳致閉幕辭
李雅芳表示,中美人文交流猶如一座跨越太平洋的無形橋梁,為雙邊關系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當研院愿攜手中美青年學者,共同重塑信任、增進理解,創造對話之機,匯聚思想之光,破除因“信息繭房”筑起的成見之山,推動兩國青年在全球議題上的研究合作,助力中美關系行穩致遠。
專題研討
與會學者在研討中指出,在世界多極化深入發展的背景下,中美作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肩負著維護世界和平穩定、推動人類共同發展的重要使命。雙方應以“非零和”理念重構雙邊互動邏輯,既要在競爭領域清晰界定“安全邊界”,通過規則與共識管控分歧、避免對抗,更要主動挖掘合作潛力、拓展合作空間,傳承兩國友好合作的歷史脈絡,持續夯實人文交流這一“民心橋梁”,不斷鞏固雙邊關系的民意根基,為構建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中美關系注入持久動力、提供堅實支撐。
本次活動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與美國卡特中心聯合主辦,來自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美中教育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中美智庫、高校的近50位專家及青年學者聚焦“在多極世界中尋求和平共處”主題研討對話,為服務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大局夯實青年民意基礎、筑牢人文交流支撐。
促進中美人文交流青年對話會是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與美國卡特中心自2024年起共同打造的中美新一代青年學者對話機制性平臺,致力于為中美兩國青年學者搭建跨越地域與認知壁壘的深度對話橋梁。